当AI遇见艺术:在纽约酒店聆听微软AI将天空谱成变幻的乐章
(本文阅读时间:10分钟)
Barwick 表示:“这会是一段奇妙且愉快的体验,并且能充分激发听众的好奇心。但最让我兴奋不已的是,虽然我人在洛杉矶的家中,却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助手在纽约进行实时表演。”
Barwick 是一位实验音乐家。在过去的一年里,她一直在与 Sister City 酒店以及微软就这一项目开展合作。作为一名音乐家,此次合作对她来说也是十分独特的体验——直到今年 5 月 16 日酒店正式开业,Barwick 才能跟宾客们一道首次听到自己创作的作品。
而从人工智能奏响音乐的那一刻开始,这场听觉盛宴就将永不落幕。
实验音乐家 Julianna Barwick 创作了数十个音景,而音乐生成程序将根据曼哈顿上空的不同场景进行播放。
Barwick 在整个音景中创作了五篇乐章,每篇乐章都分别由各自的低音背景、合成音和人声线交织而成,来描绘一天当中不同时间段内变换的天空场景。针对微软人工智能识别出来的每一种变化,Barwick 又再为音频生成程序创建了六种合成声音和六种人声以供其选择——例如,针对飞机飞过上空的场景,每天都会有 60 种不同的音乐可以选择。这些声音也都是 Barwick 基于不同场景下的情感表达。
Barwick 表示:“在音乐表达方面,我不希望过多地停留在字面上。我可以创作出‘雨滴’的声效,但我更想表达的是对这个事件的情感。比如在音乐表现上,飞机和月亮带给我的是截然不同的感觉,所以在表现飞机时我融入了更多的金属元素,在表现太阳时则运用了让人感到温暖的声音,而在表现月色时所用的音乐就更为静谧。我希望听众在听到音乐时会产生好奇,会去探索这种音乐背后的意境,去想象天空中正上演着怎样的景象。”
Barwick 从未拒绝借助科技的力量,即使在此前没有机会接触它的时候也是如此。2007 年,Barwick 通过使用吉他踏板在盒式磁带上形成人声素材,录制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她回忆道:“那时我甚至还没有电脑,我随身带着一包磁带,去学习如何制作 CD 光盘。”
现在,Barwick 借助科技来创作、录制和演奏多层次的氛围音乐。她用声音特效来修饰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的声音。想让 Barwick 的音乐不插电是不可能的。不过,Barwick 还是表示:“在我受邀参与这个项目之前,我对人工智能的了解仅限于电影。我在日常生活中也还没有见到过人工智能的应用。”
因此,当 Barwick 在探索各种声音的可能性时,她不仅在思考人工智能是什么,能做什么,同时还想探究她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谁才是真正的作曲家——是她还是程序?人工智能究竟是搭档还是工具的角色?
“我曾设想过在我本人不在场的情况下,项目将会如何进行。随后我意识到,我可以制作所有的音乐元素,但却没有办法一直在现场观察所有的变化,这一点必须依靠人工智能才能完成。”Barwick 说道,“而这是乐曲演奏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重要程度几乎接近五五开。这也是这个项目有趣的地方。人工智能宛如一个合作者,并且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它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及未来作曲和配乐的方式。”
摄像机将实时图像发送给微软智能云 Azure 的电脑视觉工具,由该工具进行标记,如“云”或“太阳”等标签。这些标签被输入到技术人员编写的系统中——该系统已经对 Barwick 的作曲进行了分析并将其提炼成算法,由算法选择哪些音轨进行演奏。
Barwick 所创作的音乐并没有歌词,其空灵的嗓音与合成音是最大的特色。在表演或录制作品时她会即兴作曲,因此在最终作品呈现出来之前,Barwick 也不知道会带来怎样的效果。而人工智能程序表现出来的适应性恰好与 Barwick 的风格十分契合。
Barwick 表示:“我的音乐非常抽象,充满隐喻,而且我是一个情绪非常敏感细腻的人。无论是身处异国他乡,还是在阴绵雨天,又或者有什么悲伤的事情发生了,这些情绪都会出现在我的音乐中。而现在,人工智能就相当于在帮助我捕捉这些外在刺激带来的情绪变化,因为毕竟我不能全天候地坐在那里看着天空,也不能像它那样永不停歇地进行演奏。”
Barwick 依靠微软人工智能技术专家团队,训练人工智能对天空发生的变化做出反应,辅助调整音轨并创建生成程序。摄像头将实时捕捉的图像发送给微软智能云Azure的电脑视觉工具,由该工具进行标记,如“云”或“太阳”等标签。这些标签被输入到技术人员编写的系统中——该系统已经对 Barwick 的作曲进行了分析并将其提炼成算法,由算法根据天空中正在发生的变化类型选择哪些音轨进行演奏。
尽管音调移商换羽,一天中五篇乐章的声音却不和谐。Barwick 表示,她选择的每一个和弦进程都会对应当下的心情感受,比如早晨的音乐会让人感到平静但又充满活力,晚上的音乐则听起来更加放松。她自己也给这个项目取了个名字,叫“合成氛围”。
微软团队一起工作的技术专家 LuisaPereira 表示:“这个项目创作出来的音乐,从每一小节、每一分钟到每一小时,从早上到下午再到晚上,甚至四季都变幻莫测——这是件既有挑战性又令人着迷的事情——必须要在这些限制范围内创作出不同的音乐类型。”
Sister City 和 Ace Hotel 酒店背后的创意代理和管理公司 Atelier Ace 素来热衷于音乐,它在90年代末创立时还只是一家专注于音乐会推广的公司。Atelier Ace 品牌副总裁 Ryan Bukstein 说,Barwick 的作品让他回忆起 2000 年他在公司实习时,第一次听到 Brian Eno 的《Music for Airports》,那就是一张氛围音乐的专辑。“多年来,我们一直计划做这样的音乐,但却没有合适的场合播放。” Bukstein 表示,“Sister City 酒店与众不同,我们想在这里尝试其他地方从未尝试过的新鲜事物。”
这家坐拥 200 间客房的 14 层精品酒店坐落在纽约下东区宽阔的鲍威里大道上,从日式建筑和斯堪的纳维亚建筑风格中汲取了极简主义的美学元素,营造出一种简洁、平静的氛围。
在创作过程中,Barwick 牢记着 Sister City 酒店的美学风格,这座酒店从日式建筑和斯堪的纳维亚建筑风格中汲取了极简主义的美学元素,营造出一种简洁、平静的氛围。
Barwick 表示:“我在创作时会想象着宾客们享受 Sister City 酒店宁静而具有美感的画面。它是如此简洁、干净和精致,有着浅色系的木材、白色的墙壁,显得非常通透和明亮。所以我希望我的音乐也能营造出如此平和、安静的感觉。”
Sister City 的宾客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增加或减少人际互动;如果宾客想远离曼哈顿拥挤的人潮,渴望独处,那么他们可以使用自助服务终端办理入住,手持房间钥匙随心所欲地进出大楼,并使用酒店 app 提出服务请求,而无需与任何人交谈。
Bukstein 指出:“我们将技术以流畅、直观、提升性的方式融入到酒店中,为人们创造出更多的空间来享受生活。因此,我们也希望将音乐与人工智能联系起来,创造出一些特别的东西,捕捉外界发生的一些变化并融入到 Sister City 酒店中。Barwick 的音乐是独一无二的,尽管这种音乐是运用技术创作的,但听起来却非常自然、充满人性化。”
在搬到洛杉矶之前,Barwick 在纽约市生活了 16 年。她出生于路易斯安那州,并在密苏里州和俄克拉荷马州长大。Barwick 从小热爱自然,她的专辑《The Magic Place》就是以她家农场的一棵树命名。听说这棵树的树冠大到足以让人在里面爬行。当 Barwick 把曼哈顿的天空谱成乐章带到酒店的大堂里时,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她的创作中。
Barwick 坦言:“这仿佛就是一个有生命的乐谱,因为它每时每刻都与大自然和外面的世界交融在一起,就像现场即时的合成音。虽然我已经离开纽约了,更喜欢创作能够留存在纽约的作品。”
“我迫不及待地想在酒店里听到这个作品,也期待听到人们对它的看法。这或许可以拉近人工智能与我们的距离,使人工智能不再是人们在电影中看到的虚无缥缈的科幻场景,而更像是某种工具,人们可以将其应用在自己的作品和项目中。”